溼地是陸域與水域、海水與淡水的交接地帶,就像大地的腎臟。
可以保存水中的養分,過濾化學和有機廢物,
積存懸浮物,使水質得以淨化。
鰲鼓溼地位於嘉義縣東石鄉六腳大排及北港溪出海口間,
面積約有1500公頃。
擁有優美、完整的草澤,
如抹茶冰淇淋蛋糕,是目前台灣最大的海埔新生地。
於是這樣營養的生態環境,
吸引了200多種鳥類與招潮蟹等保育動物棲息。
當然更免不了成為,如黑色轟炸機等稀有遷徙性猛禽,
穩定度冬的區域,更凸顯其重要性。
冬天還會有2到3萬隻候鳥,
漫天飛舞、巡弋振翅、成群乘風拜訪鰲鼓溼地。
鰲鼓溼地型態複雜且完整,已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。
飛禽翱翔群集,增添水中森林很多色彩,
目不暇給下,更成為愛鳥人士的最佳觀察地點。
溼地裡擁有潮溪、草澤、沙地、碎石、泥灘等多樣性棲息環境,
所以是數量可觀之底棲生物的育嬰房、庇護所、行軍操場或日光浴場。
豐富的食物、多樣性的棲息環境,
供養著難以數計的底棲生物與大量鳥類族群,
間接也為遠道而來的候鳥在漫天旅程中提供舒適的渡冬地、中繼站。
不止如此,溼地還能補注地下水、孕育天然資源、
節調洪流、保護海岸線、科學教育研究、休閒觀光旅遊,功能真不少。
看到整排電力風車,
不難猜到這兒是有著天光雲影共徘徊的台中高美濕地。
民國93年即劃定公告,將高美野生動物保護區列入國家級重要濕地,
所以不能進入濕地兩旁架設繩索圍籬的「核心區和緩衝區」。
為了不吃2萬到25萬罰鍰,參觀前聽解說員耳提面命一番,
yo站立於涼亭處,已感受到濕地的微氣候調節,海風撫面的功能。
原來高美溼地可供民眾觀夕陽、生態巡禮、
賞鳥看蟹、踏浪的永續利用區,佔到總面積的81%,
要尊重自然不違規、焚燒、帶走貝殼、蟹...其實非常容易。
只要循著無草澤地區的通道走入前方永續利用區,
即可欣賞風平浪靜,讓視覺有聲有色到很色很色。
潮滅間,濕地含水跟著退卻,
讓本處水中的招潮蟹,露出檯面,出浴曝光。
於是你本安靜蹲著的身子忽然起身,
會發現四周螃蟹同時奔回洞穴,秒衝速度實在有趣又壯觀!
腳下踩的地質,也如同已拉過數回的高筋麵團,
踩不陷還有彈性,比踏坐他人屁股上的感覺還扎實穩當。
只是為什麼不能進入核心區和緩衝區?
那是因為,此段兩旁多為生長著台灣稀有植物“雲林苑草”的草澤區。
草海,綿延分佈廣達五公頃以上,每年新生於春季,
可在潮汐週期中,讓泥灘始終維持很高的含水量。
入冬之後,雲林苑草枯黃、腐敗分解後所形成的腐植質,
是大部分底棲生物營養的來源。
加上高美濕地是同時擁有泥質及沙灘兩種地質,
以及與河口沼澤地緊緊繫在一起,而孕育成豐富又多元的濕地生態。
於是吸引更多以魚蝦蟹貝類為重要食物來源的鳥類,
前來繁衍生息,可稱是寶貴的食物鏈場。
然而看似生氣蓬勃,其實脆弱萬分,
因它經不起人為干預、汙染和破壞,包括外來入侵的植物。
以下一撮花序細長穗狀高挑,
像蘆葦的外來植物叫--互花米草,乃灘地最強勢的入侵者。
強勁的地下莖盤根錯節、覆蓋後逐漸陸化,
壓縮潮間帶底棲生物的生存空間,
且種子隨風傳播、繁殖快速、風雲變色,
嚴重破壞潮間帶生態,危及國寶級紅樹林生存。
常常都得靠環保志工們巡區,斬草除根挽救生態浩劫!
高美濕地像海綿一樣,遇暴雨時能先將洪水儲存再慢慢排洪,
好延緩雨水流逝、增加地下水的補充量;
亦是不讓颶風大浪直襲居民的緩衝區、
避免國土流失、土壤和地下水鹽化...
所以城市中擁有清澈見底、水流平緩的河川,
即可清淨人心、充滿生氣,誠如某教授說過:
『斷其國家運勢盛衰,觀其國土如膚,山丘如骨,河川水流為血管。
美者強,瘡者衰。』
風水學也常說,山管人丁,水管財,遇水則發。
以利益掛帥的思想模式破壞生態的平衡,
在不知不覺中就是傷害了人類的生存,
所以我們是否該投以關注的眼光,花點時間瞭解它、尊重它、保護它?
別讓「濕」地變成「失」地,才能贏得「腎」利台灣的榮景。
留言列表